十幾年前,當中國企業憑借光伏組件(jian)賺(zhuan)得第(di)一(yi)桶(tong)金(jin)的(de)時候,就(jiu)已發(fa)現全產(chan)業(ye)鏈垂直一(yi)體化的(de)優勢。江西賽維LDK、英利集團(tuan)、無(wu)錫尚德等領軍企業(ye)率先發(fa)起沖擊,或收購或成立(li)新公司(si)向上游(you)布局,試圖打造覆蓋上下游(you)產(chan)業(ye)鏈的(de)“光伏帝(di)國”。
初代領軍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
可惜(xi)的是,當(dang)時的中國企(qi)業還只能(neng)做一些技術(shu)含量較低的中間組裝環節,原材(cai)料和(he)技術(shu)都受制于海外企(qi)業。
因此,當2008年金融危(wei)機爆發,歐(ou)美市(shi)場(chang)紛(fen)紛(fen)宣(xuan)布減少(shao)對光伏的補貼之后,中國光伏產業旋即就從“盛(sheng)夏”進入了(le)“寒冬(dong)”。初代領(ling)軍企業的全(quan)產業鏈布局也(ye)在“寒冬(dong)”中走向了(le)終結。
值(zhi)得慶幸(xing)的(de)是,在(zai)頂層(ceng)設計支持(chi)下(xia),中國(guo)企業(ye)并沒有被(bei)“寒冬”所擊倒,反而秉(bing)持(chi)降本增效的(de)理(li)念(nian),將光(guang)伏產業(ye)打造為“新時代(dai)的(de)中國(guo)名片(pian)”。
同(tong)時,領軍(jun)企業已完(wan)成(cheng)硅(gui)片-電池(chi)-組件的(de)垂直一體化,既降低了(le)交(jiao)易成(cheng)本(ben),也確(que)保了(le)供(gong)應(ying)鏈(lian)的(de)穩(wen)定(ding)。
再接再厲
徹底改寫“兩頭在外”格(ge)局的中國(guo)光伏企業(ye),也(ye)再度向全產(chan)業(ye)鏈發(fa)起(qi)了(le)沖(chong)擊。
2021年(nian)11月3日(ri),烏海市政府(fu)與東方希望集團舉行光(guang)伏(fu)(fu)全(quan)產業鏈項目戰略合(he)作協(xie)議簽(qian)約儀(yi)式。后者將在(zai)烏海市投建包(bao)括(kuo)高(gao)純晶(jing)硅、單晶(jing)硅片、電池、組件、光(guang)伏(fu)(fu)發(fa)電、源網荷儲在(zai)內的(de)全(quan)產業鏈光(guang)伏(fu)(fu)項目,總投資高(gao)達206億元。
2021年(nian)12月14日,江蘇陽光與內蒙古(gu)巴(ba)彥(yan)淖爾(er)市人(ren)民政(zheng)府、烏拉特前旗人(ren)民政(zheng)府簽(qian)訂的框架(jia)合作協議。將成立新公司在內蒙古(gu)投建10萬(wan)噸多晶硅、15GW單晶拉棒、15GW電(dian)池組件(jian)及光伏電(dian)站項目(mu),總投資351.5億元。
2022年2月25日,寶豐集(ji)團與酒泉市(shi)簽訂合(he)作協議(yi),將在酒泉市(shi)投建(jian)35萬噸/年工業硅(gui)、30萬噸/年多晶硅(gui)、50GW拉晶切片、30GW電(dian)池(chi)組件(jian)生(sheng)產(chan)裝(zhuang)置,以及配套15GW光伏發(fa)電(dian)和風力發(fa)電(dian)電(dian)站。
2022年6月(yue)18日(ri),天合光能發布公告稱,擬在西寧經濟技術開(kai)發區(qu)投資建設年產(chan)30萬噸工(gong)業(ye)硅、年產(chan)15萬噸高純多(duo)晶硅、年產(chan)35GW單晶硅、年產(chan)10GW切片、年產(chan)10GW電池、年產(chan)10GW組(zu)件以及15GW組(zu)件輔材生產(chan)線。
然而,即便是(shi)在光伏已成為全球(qiu)可再生能源主力,市場規(gui)模超過萬億(yi)(yi)的(de)今天,上(shang)述企業(ye)動輒數(shu)百億(yi)(yi)甚至超過千億(yi)(yi)的(de)投資,也不免讓人擔(dan)心,是(shi)否會(hui)重蹈十幾年(nian)前初(chu)代領(ling)軍企業(ye)的(de)覆轍?
今非昔比
誠然,這種擔(dan)心(xin)不無道理,但也不必過(guo)于擔(dan)心(xin)。
十(shi)幾年(nian)前,初代領軍(jun)企業全產業鏈垂直(zhi)一(yi)體化(hua)失(shi)敗(bai)的根源在(zai)于“兩(liang)頭在(zai)外”,如(ru)今已(yi)徹底改(gai)寫(xie)。
上(shang)游(you)方(fang)面(mian)。十幾年前,中(zhong)國光伏企(qi)業所需硅料(liao)幾乎全靠(kao)進(jin)口(kou),不僅(jin)沒有(you)核(he)心技(ji)術,相關設(she)備(bei)也要從國外進(jin)口(kou)。今天,中(zhong)國光伏企(qi)業已掌握硅料(liao)生產(chan)的(de)核(he)心技(ji)術,且在成(cheng)本上(shang)具有(you)優勢(shi)。讓曾經叱咤風云的(de)國際多晶(jing)硅巨頭德國瓦克、REC等企(qi)業“有(you)苦難言(yan)”。
下(xia)游方面。十幾年前(qian),中(zhong)國光(guang)伏(fu)企業(ye)生產(chan)的(de)光(guang)伏(fu)產(chan)品全(quan)靠出口,海外(wai)市場和政策“打(da)一個噴(pen)嚏(ti)”,中(zhong)國光(guang)伏(fu)企業(ye)就得“重感冒”。今(jin)天(tian),中(zhong)國已連(lian)續9年成為全(quan)球最大的(de)新增光(guang)伏(fu)市場,新增裝(zhuang)機(ji)量甚至已超過歐盟(meng)和美國市場之和。
當然,歐美(mei)國家(jia)的(de)碳(tan)中和目標,也(ye)已(yi)經離不開中國的(de)光伏產品。
因此,在硅料價格持續走高的(de)背景下,企業再度向光伏全(quan)產(chan)業鏈垂直一體化發起沖擊,既是(shi)為了(le)完成初代領軍企業未完成的(de)使(shi)命(ming),也是(shi)穩定供應鏈的(de)必然要(yao)求。
也需合理評估
不(bu)過,全產業(ye)鏈垂(chui)直一體(ti)化(hua)對企業(ye)的(de)(de)資金和經營水平要求極高(gao),如(ru)果沒有出色(se)的(de)(de)實力,即便背靠(kao)中國光伏產業(ye)這顆(ke)“大樹(shu)”,也很(hen)難取得成功。
上述企(qi)業(ye)中,東方希望、寶豐能源(yuan)、天合(he)光能都是各(ge)自領域的龍頭企(qi)業(ye),沖(chong)擊光伏全產業(ye)鏈有利(li)于進(jin)一(yi)步向綠(lv)色能源(yuan)轉型及(ji)降(jiang)低(di)生產成本。
但江(jiang)蘇陽光則(ze)有些冒險,其(qi)江(jiang)蘇陽光賬面(mian)貨幣資(zi)金(jin)僅7.72億(yi)元(yuan),總資(zi)產48.06億(yi)元(yuan),卻要投資(zi)351.5億(yi)元(yuan)沖擊光伏全(quan)產業鏈,顯然(ran)并不現(xian)實,就連(lian)獨董也(ye)認為“公司簽訂《投資(zi)合作協議》的(de)行為欠妥,請投資(zi)者(zhe)注意風險。”
全球(qiu)光伏市場持(chi)續高速增長和硅料價格暴漲的背景(jing)下,光伏企業再度(du)沖(chong)擊全產業鏈垂直一體化,已不(bu)再是不(bu)可逾越的鴻溝(gou),可幫助(zhu)企業提高競爭優勢,但也需要對自(zi)身(shen)實力(li)進行合理評(ping)估,不(bu)能好高騖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