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光伏行業復盤概覽—兩落三起
2000-2008:以(yi)(yi)德國(guo)(guo)、西班牙(ya)為(wei)主的歐(ou)洲(zhou)國(guo)(guo)家主導需(xu)求,中(zhong)國(guo)(guo)企業剛起(qi)步,以(yi)(yi)金(jin)融危(wei)機結(jie)束(shu);2008-2012:意大利(li)崛起(qi),產(chan)品價格(ge)下降(jiang)推動德國(guo)(guo)復蘇(su),2012 年歐(ou)美“雙反”貿易戰(zhan)為(wei)訊號終結(jie);四萬億推動中(zhong)國(guo)(guo)供給的崛起(qi);2012-至(zhi)今:中(zhong)、美、日大國(guo)(guo)需(xu)求快速崛起(qi),制造 50%以(yi)(yi)上聚集中(zhong)國(guo)(guo),迎接平價上網的時代。
光伏組(zu)件(jian)毛利率(lv)變化
數據來源:公(gong)開資料(liao)整理
相關報告:智研咨詢發布的《2017-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》
中國需求(市場):第一輪初入,第二輪發展,第三輪主導
中國(guo)供(gong)給(gei)(企業):第一(yi)輪入場(chang),第二輪崛起,第三輪主導
光伏行業歷史變遷
數據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
二、行業特點:資產重,技術迭代快
投資成本高,重資產:除組件環節外,其他環節的資產周轉率均低于 1;硅料、硅片、電池的投資需求分別為 0.33、0.25、0.3 美元/W,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技術進步快:技術進步帶動價格(成本)指數速度下降
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投資需求
數(shu)據來源:公開資(zi)料整理(li)
組件價格下降速度
數據(ju)來源:公(gong)開資料(liao)整理
光伏技術提升降成本路線
數據來源:公開(kai)資(zi)料整理
1、第一輪:中國入場(2008 年前)
第一輪周期(2008 年之前):歐洲小國(主要是德國)與日本補貼刺激的行業發展;中國處于起步期:供給(設備制造)與需求(裝機)均以國外企業為主;國內企業開始入場:尚德、LDK 等第一批光伏企業成立,且赴美上市;
國內光伏企業變遷時間軸(2008年之前)
數據來(lai)源(yuan):公開資料整理(li)
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結構(MW)
數(shu)據(ju)來源:公(gong)開資料(liao)整(zheng)理
晶硅產業鏈各環節國產占比
數據來(lai)源:公(gong)開資料整理
2、第二輪:中國崛起(2008-2012)
裝機大幅上升:西班牙導致行業需求上升,德國維持高位,中國開始發展,政策刺激裝機量上升;國內企業崛起:制造端占比大幅上升,國內企業收入大幅上升。
國內主要光伏企業營業收入
數據來源:公開(kai)資(zi)料整(zheng)理
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容量(MW )
數據(ju)來源:公開(kai)資料整理
晶硅產業鏈各環節國產占比
數據來(lai)源:公開資料整(zheng)理
拐點,國內洗牌:貿易戰爭,歐債危機,供給過度擴張,供需失衡行業大洗牌:許多在這一周期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受此影響,出現虧損,停產裁員頻現。最后尚德、LDK、英利等第一批光伏企業倒下,或宣布破產重組,或被收購
2011-2012年貿易戰時間節點
數據來源:公(gong)開資料整理(li)
晶硅產業鏈各環節產能利用率
數據來源:公開資(zi)料整理
主要光伏企業凈利潤
數據來(lai)源:公開資料整理
3、第三輪:中國主導(2013-至今)
下游需求:國內光伏裝機占全球總裝機接近 50%
上游制造:中國企業成為產業鏈各環節的主要企業,裝備、輔料均實現國
晶硅產業鏈各環節國產占比
數據來源:公開資(zi)料(liao)整理(li)
全球光伏裝機結構及中國占比(MW )
數據來(lai)源:公開(kai)資料整理